原名《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是由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一首享誉世界的名曲。相传是贝多芬在一个秋天的明月夜,走进简陋的茅屋为穷兄妹俩弹琴,触景生情谱写而成。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后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而冠以《月光曲》之名。
又名《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分为三个乐章。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于1802年。《月光》这一名的由来众说纷纭,但最多的是源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雷尔施塔布形容这首乐曲的第一乐章为“如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闪耀的湖面上一只摇荡的小舟一样”。
贝多芬的这个曲子作于一八O一年,当时他正和朱丽法塔·贵恰尔第(1784—1856)相爱,这个曲子是献给她的。关于这首曲子,小学语文课本上还流传着贝多芬与一对兄妹俩的美丽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