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专长演奏钢琴与小提琴,而在他的5首小提琴协奏曲中,这首在1775年谱写的《A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浓浓的意大利风格最是迷人,是最受人热爱而最常拿来演奏的曲目。
这段音乐选自莫扎特的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这是他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创作的三部最伟大的交响曲之一。
这首歌选自法国当代作曲家 Saint Preux 的作品集,他在1969年写下了一首着名的Concerto pour une Voix (天使之声协奏曲)。2005 年 Saint-Preux重新编排了此曲,完全用少年清亮的吟唱通篇演绎,摒除人声的杂质,让人体会到真正的天籁之音~~
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捷克新音乐之父)创作的交响诗,被称为捷克第二国歌。
欧洲著名哲学家怀海德曾说过,每个孩子在接受专才教育之前,一定要先接受如欧洲贵族般的“博雅教育”,接受艺术的熏陶,以此培养孩子好奇心和创造力。对于即将进入学校的孩子们,学会聆听、欣赏古典音乐,就是最好的博雅教育之一。
选自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芦笛舞曲》是选自舞剧第二幕中糖果仙子的盛大宴会中的音乐,音乐用长笛代替芦笛,以长笛三重奏的形式展开主题,节奏轻快而带有诙谐的色彩,主题愉快活泼,宛若一首清新宜人的田园晨曲,这是一首著名的体现长笛特色的音乐。
古诺1818年6月18日生于巴黎﹐1893年10月18日卒于圣克卢。父亲是画家﹐曾获罗马大奖赛第 2名。母亲是钢琴家。古诺自幼从母亲学音乐﹐後来又拜作曲家A.雷哈为师﹐在上大学之前已具有相当高的音乐修养﹐同时还学习美术。1836年入巴黎音乐学院﹐从阿莱维﹐E.L.学对位法﹐从勒絮尔﹐J.-F.学作曲﹐从A.齐默尔曼学钢琴。入学第2年即获罗马大奖第2名﹐1839年获罗马大奖第1名。同年赴罗马进修。1841年5月1日﹐他的第1部重要作品《三声部弥撒曲》在罗马上演。1842年秋离罗马回国﹐沿途访问了维也纳﹑柏林等地﹐接触到各国音乐的优秀作品和著名人物。在莱比锡受到门德尔松﹐F.的热情接待﹐亲自为他演奏和讲解巴赫的管风琴作品。这些活动对古诺日後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回到巴黎後﹐曾任教堂管风琴师和歌队指挥。1852年任巴黎最大的男声合唱团──“奥费翁合唱团”的指挥。1858年到抒情剧院工作﹐在这里他写出了第1批成功的歌剧作品﹐其中包括使他名垂後世的《浮士德》(1859)。由於普法战争的影响﹐1870年9月古诺携全家避居英国。由於维多利亚女王十分欣赏《浮士德》而得宠於王室﹐一度是英国音乐生活中的红人。1874年6月返回法国﹐不间断地创作直至去世。
柴可夫斯基编写的一个芭蕾舞剧。根据霍夫曼的一部叫作《胡桃夹子与老鼠王》的故事改编。舞剧的音乐充满了单纯而神秘的神话色彩,具有强烈的儿童音乐特色。“圣诞节,女孩玛丽得到一只胡桃夹子。夜晚,她梦见这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位王子,领着她的一群玩具同老鼠兵作战。后来又把她带到果酱山,受到糖果仙子的欢迎,享受了一次玩具、舞蹈和盛宴的快乐。”
《天鹅湖》是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原为柴科夫斯基于1875年-1876年间为莫斯科帝国歌剧院所作的芭蕾舞剧,于1877年2月20日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演,之后作曲家将原作改编成了在音乐会上演奏的《天鹅湖》组曲,组曲出版于1900年11月。而整部芭蕾的作品编号为OP.20。天鹅湖是世界上最出名的芭蕾舞剧,也是所有古典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
传说肖邦的情人乔治·桑喂养着一条小狗,这条小狗有追逐自己尾巴团团转的“兴趣”。肖邦依照乔治·桑的要求,把“小狗打转”的情景表现在音乐上,作成了这首乐曲。
贝多芬的这个曲子作于一八O一年,当时他正和朱丽法塔·贵恰尔第(1784—1856)相爱,这个曲子是献给她的。关于这首曲子,小学语文课本上还流传着贝多芬与一对兄妹俩的美丽传说。
夜曲是肖邦自己创新的一种钢琴独奏体裁,它具有冲淡平和,寂静幽澜的特点,轻缓中偶尔透着那么一点点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