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精心挑选宝宝爱听的童话故事和欧洲经典古典音乐,两者完美结合,能够在宝宝大脑层自然激发出8-13赫兹的α波,这种接近人脑电波的基本节律,可以促进宝宝在听音乐和故事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性格、好奇心等。
给孩子的专属睡前音乐
顶级音效助眠曲库:优美的古典音乐与大自然声效打造的个人专属放松音乐;
科学助眠方案:HQ高品质放松音乐库与音乐肌肉渐进放松技术融合为一体,让你身心放松、提高睡眠质量;
随身减压工具:琴声与大自然声场完美融合,设计出令人舒心的声场环境,让你随时随地放松身心。
经历胎教音乐的洗礼,迎来早教音乐的启蒙。
家长满心期盼与热诚,孩子不配合,怎么办?
小龙老师带着20年教育经验,打造了这档节目。
让孩子爱上古典乐,满足家长和孩子共同需求!
40部原创微型音乐剧:在玩乐时启发兴趣
40首精选乐曲:听经典激发音乐天赋
80部经典,5大音乐时期,音乐与人文的交织,古典与趣味的碰撞。
小龙老师将带领家长和孩子共唱古典,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内容体系——
1、80首经典之作:
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
斯美塔那《沃尔塔瓦河》
莫扎特《第40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版》
比才《阿莱城姑娘》
……
2、囊括50位伟大作曲家:
巴赫、帕海贝尔、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贺绿汀、谭盾等。
3、跨越5大音乐时期
1.巴洛克时期
2.古典主义时期
3.浪漫主义时期
4.20世纪
5.当代
4、乐器的音色和特点
1.熟悉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和色彩乐器、弦乐器等音色的特点
2.如何辨别这些乐器。
——课程亮点——
国内首创:讲述各时期的音乐剧故事,让孩子学会去分辨和歌唱音乐的主题
深入了解音乐曲式结构,真正知道作曲家在表达什么
专业化体系+顶尖专家=优质节目效果
普及音乐知识的同时激发孩子的音乐想象力
——主讲人——
陈小龙,著名儿童音乐教育专家,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作曲家,从事一线儿童音乐教育研究和实践长达20年。他将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戈登等国际音乐教育体系和自己多年教学研究成果相结合,带领团队编著了一系列儿童音乐课程,全国有10万+儿童受益。
——你将收获——
给孩子:
专业方法引导,提升孩子音乐审美和感知力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记忆力、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激励孩子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给父母:
建立国际化的音乐育儿理念,科学化早教
与顶级音乐教育专家共商育儿方法
在音乐中读懂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
——适宜人群——
想培养孩子音乐天赋,却不知从何入门的家长
想通过孩子聆听古典乐,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家长
想为孩子启蒙音乐智能,点亮乐器技能的家长
杨鸿年,中国著名指挥家、教育家。他的指挥风格热情、细腻,极富表现力,以其独具一格的指挥艺术及训练合唱的过人技术与修养,赢得国内外乐迷与专家的一致赞誉,被称为“真正掌握合唱艺术奥秘的大师”。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杨鸿年创建并担任艺术指导及常任指挥的中国交响乐团少年及女子合唱团足迹遍及世界各地,被誉为世界三大童声合唱团之一。
杨鸿年,中国著名指挥家、教育家。他的指挥风格热情、细腻,极富表现力,以其独具一格的指挥艺术及训练合唱的过人技术与修养,赢得国内外乐迷与专家的一致赞誉,被称为“真正掌握合唱艺术奥秘的大师”。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杨鸿年创建并担任艺术指导及常任指挥的中国交响乐团少年及女子合唱团足迹遍及世界各地,被誉为世界三大童声合唱团之一。
这个专辑了收录了7首由世界名曲改编的摇篮曲以及它们的原曲,曲调和缓,声音优美,让美好的音乐陪伴孩子进入甜蜜梦乡~
《儿童古典音乐欣赏》由著名播音员林如亲自讲解,穿插大量的音乐故事、亲子游戏、古典乐曲再也不是曲高和寡难以亲近,世界上最优美的古典音乐小品、奏鸣曲、交响乐及歌剧等作品,籍由音乐故事和亲子游戏、活动、训练,循序渐进领着孩子们走进优雅浩瀚的音乐世界……
《儿童古典音乐欣赏》由著名播音员林如亲自讲解,穿插大量的音乐故事、亲子游戏、古典乐曲再也不是曲高和寡难以亲近,世界 上最优美的古典音乐小品、奏鸣曲、交响乐及歌剧等作品,籍由音乐故事和亲子游戏、活动、训练,循序渐进领着孩子们走进优雅浩瀚的音乐世界……
这个专辑了收录了10首世界名曲,曲调和缓,声音优美,让美好的音乐陪伴孩子进入甜蜜梦乡~
《儿童古典音乐欣赏》由著名播音员林如亲自讲解,穿插大量的音乐故事、亲子游戏、古典乐曲再也不是曲高和寡难以亲近,世界 上最优美的古典音乐小品、奏鸣曲、交响乐及歌剧等作品,籍由音乐故事和亲子游戏、活动、训练,循序渐进领着孩子们走进优雅浩瀚的音乐世界……
幽默曲又名滑稽曲,是流行于19世纪的一种富于幽默风趣或表现恬淡朴素、明朗愉快精致的器乐曲。其性质与戏谑曲相似,但节奏不限于3拍子,它也是器乐独奏曲的体裁。
德彪西的《月光》(clair de lune)原属从1890年开始写作的钢琴组曲《贝加莫组曲》(Suite Burgamasque)第三乐章,但作品实在太美了,以至人们常常将它单独抽出演奏,久而久之,便忘了其真正出处。